要來花蓮不容易,要離開花蓮不簡單
「我不知道開走的這班車是我要坐的,怎麼辦?」我慌張地有點顫抖,台鐵售票口的工作員好笑又專業地回答:「坐下一班。」火車就這麼走了,在我的面前……還沒到花蓮呢,就已經坎坷了,我還提早上月台,這三天的夥伴回台北繼續上班,另一個夥伴從台北過來,我們甚至先通了電話,「快進站了,好,可是我不知道是左邊還是右邊?」手錶又剛好慢分,下一班吧,我想,然後就接到夥伴的電話:「就是這一班!快上車!」火車剛好啟動,我追著拍打車門……夥伴在車裡的情況是,咦,怎麼還沒上車?往車窗一看,不得了了,我還悠閒地坐著東張西望,她猛烈地拍打車窗,沒聽到,衝到後面的門想出來叫我,門沒開,要衝到另一邊的門途中,慌亂地在背包中找出手機,火車就在這時開了……
沮喪地走出剪票口,自己開了門出去,走向售票口知道坐下一班的命運後,看著大鐘度分如時,才開始拿出紙筆寫東西,夥伴傳來簡訊要我別沮喪,就花蓮見了,還有,不知道的時候要記得問人。下一班車我更早進月台,巴著也要往台東的小姐不放,她上車我就上,她還沒下車我一定要記得下,我不想不坐則已,一坐就直接到台東。
然後我終於到了花蓮,在旅行者之家卸下行李,就先徒步到陽光基金會東區中心,和去年環島的東岸夥伴打聲招呼,繞過花蓮女中,看到他就在靠近海岸路的薄暮裡,我們只是笑,手裡還提著路上被香味吸引的泡芙,「2.67公里,半小時就走來了!」2.67公里,花蓮火車站到新遷移辦公室的距離,是從台北來到這裡的他,要擴展「預防口腔癌」服務的據點,2.67公里不算遠,可是看著東岸嚼檳榔的質樸的臉,還有他們賴以維生的經濟作物,推動的步伐很沉,整個海岸線是外地人的美,在地人的食,像試圖跨越一個世代的鴻溝,除了心焦,只能陪他們乾杯。很多路,注定就是要這樣走。
繞過夜晚的北濱公園,很多地方還在維修中,不確定海離我們有多近,沿路走到夜市就迷路了,正展開地圖,計程車大哥就說:「花蓮的地圖看不懂啦!」麥當勞作為指標也因為太過靠近,而使我們進入迷中迷,後來才知道花蓮的路是圓的,常會回到原地,問路的指示也因人而異。終於回到旅行者之家,因為租借摩托車晚了,況爸覺得我們怎麼事先都不計畫好,「你們這樣根本不是旅行的人。」喔,原來這就是流浪和旅行的差別。
(但超出範圍,則不知所蹤〉
200810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