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我跨過這個艱難 但不要輕易地
      讓疼痛成為步伐的一部分
      走進我前去的嚮往
      如是每個當下都是嚮往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第四天 花蓮太魯閣

  


  「對不起,我掉了顆石頭,我們坐窗邊中間的座位。」
  「石頭?沒有啊……喔,好像有了,很像台灣的?」
  「對,對,我把台灣丟了……」










193海岸路是舊省道,買了飯糰後繼續走可以到七星潭,途中經過墓仔埔就對了,接上省道後右轉就可以到太魯閣。旅行者之家這樣指示我們,到遊客中心晃晃,上天祥走白楊步道,下來後再走九曲洞和燕子口。結果白楊步道十一點進去,三點半才出來,好像進入桃花源,深不知處,不知時,沿途只是溪水聲,陽光就是時間,抬頭的天山一洞就是歇腳處,走到白楊瀑布不知其名,水濂洞到了也渾然不覺,第一號洞口颱風過後剛剛修復,再往下的步道為了保全生態,繼續封閉。我們在洞內拿著手電筒,穿著雨衣,又要拍照又要玩水,待出洞口看見前一批遊客還在,見我們出洞了才放心離去。我們又在洞口坐下泡腳,清澈的水中浮出一塊中間帶黃,形狀極似台灣的岩石,我們擺弄著玩著,下一批遊客又陸續進來,「你們穿雨衣,撐傘可以嗎?進去要走多久?水深不深?會不會滑?要不要拖鞋?」是旅美的華人,遊台一圈。台灣真小,時不時就能環島;台灣也真大,要怎麼走都看你。















就這麼蹭蹭行行,一道光影、彩虹,都能玩樂片刻,待繞到燕子口,這時才有大量遊覽車上山,下午四時,我們背著夕陽下山,沿途都是大陸客和日韓客,「你別拽我,我暈著呢!這兒照得了……」七星潭餘暉都快趕不上了,走了一下,躺了一下,撿著石頭聽浪聲,轟轟轟地,卻好寧靜,躺下的角度,山海和一片石礫在左手展開,右邊是更遠的海岸線,天空沒有什麼情緒地灰濛下來,走出沙灘、棧道,天已經黑了,這時墓仔埔那段路,又叫情人路的意義才彰顯出來,「喔,也有女孩子不怕的,那就男孩子坐後面,害怕地叫,抱著前面的女生……」旅行者之家的大況說。

晚上和東區夥伴吃飯,聊著沿途諸事,聊著人生道路,聊著聊著……
「你當初怎麼會想來花蓮?」
「一直很想來,放在心上。唸了社工系以後,剛好有機會……」

放在心上。去年來花蓮,覺得自己離不開台北的多元和文化;今年來花蓮,覺得想要讓在地的文化發聲。但對一個外地人來說,要多久才能成為在地人?落地生根以後,下一代理所當然地在這裡長大,至於能不能認同這個地方,和當初父母遷徙當地的心,也許又會有一段距離了。眼前,我只能放在心上。

「我有個願望,那是一個畫面,就是全家開車回苗栗,兩個小孩開門下車,跑向家門,叫著外公外婆,可我不要我的小孩叫我媽媽,叫名字,我希望他們在花東開心長大,我縫衣服時想像他們在我腳旁打滾……」

200810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