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我跨過這個艱難 但不要輕易地
      讓疼痛成為步伐的一部分
      走進我前去的嚮往
      如是每個當下都是嚮往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我喜愛你

我第一次意識到love與like的不同,是看到「我覺得他雖然愛我,卻不喜歡我」這句話,超個人心理學家Ken Wilber唯一比較軟性的著作《恩寵與勇氣》(Grace and Grit)裡,寫下了他與新婚妻子抗癌的歷程,間隔著Wilber的紀錄和妻子Treya的日記。其中一個場景是,Wilber在家裡唯一屬於自己的書房裡工作時,Treya卻堅持要進來看報紙,於是對話從尖酸刻薄到動手尖叫。

Treya寫道:「我忍不住怨恨他的改變。他說他無法再給我任何滋養,他已經精疲力竭了。我的感覺是,他之所以不想是因為他在生我的氣。有好幾次我都很清楚地感覺自己無法得到他的諒解,或許是因為連我也無法諒解自己的緣故。……這段感情似乎無法再持續了,我想寬恕他,或許現在辦不到,因為我實在太憤怒了。我也知道他並沒有原諒我,我甚至不覺得他喜歡我。」(《恩寵與勇氣》,張老師出版,頁180-181)

這場衝突讓他們意識到愛情裡的第三者:恐懼和憤怒。死亡的恐懼讓Treya想要掌控一切,而面對癌症病人,Wilber憤怒失去自主性。衝突後,Treya減少了專斷,而Wilber學習表達自己的需求。Treya寫:「海水向前推進輕撫沙灘之前,先得退回到自我的深處。」他們不斷回到自我深處,然後在深處尋求連結。

他們打禪七,一起靜坐冥想,討論神祕主義和《黎明之馬聖約》(The Dawn Horse Testament by Adi Da Samraj),Treya提到她的閱讀體悟:「我很喜歡書中所闡述的理念,特別是對關係的解析,指出自我只是關係的緊縮與逃避……我發現自己常覺得受到排拒,然後就會退縮、逃避與自我防衛。我想到他的教誨中所強調的:不要把當時的情況誇大,要停止抗拒,停止各種的心理反應,停止懲罰對方。在這種時刻,我不能收回我的愛,不能孤立自己,反倒要讓自己去經驗那份傷害,他說:『練習安住在愛的傷痛中。』你不可能不受傷,受傷時你要覺察,你要繼續去愛,不要退縮。他說:『如果你能安住在那份傷痛中,你會知道自己仍然需要愛,知道自己想要給予愛。』」(頁203)

他們交換對方的苦來做默觀練習,然後逐漸擴展到所有的眾生,Wilber寫道:「她說因為眾生都在受苦,她覺得自己與眾生深深相連。……每當你感到痛苦、焦慮或沮喪,吸氣時很自然便想到:『讓我把所有的苦難吸進來。』呼氣時再把它釋放出去,結果是你支持了自己的痛苦,你進入了其中。面對苦難時,你不再退縮,反而可以利用它與眾生的痛苦連結。你擁抱它,並且以全宇宙的血脈轉化了它。」(頁299)

癌症的擴張和身心的努力同時並行,在最後的時刻,一個傍晚,Treya說:「我要走了。」還寫下:「這真的需要恩寵,當然,還有勇氣。」然後Wilber最後一次抱著他的女孩上樓,「恩寵與勇氣,存在與工作,靜定與熱情,臣服與意志,接納與果決,這就是她一生的總結。」在最後的六個月,他們在靈性上彼此服侍,他不再抱怨放棄的事業,而心存感激;她不再因自責而自怨自艾,他們一起通過了這場考驗,「我們因恩寵而結合,也因恩寵而埋葬自我。」Wilber寫道。在最後,他們回到初識的喜愛,他們在第一次見面的凌晨摟住對方,閉上雙眼,充滿著熟悉、能量與溫暖。

溫柔、敏感與慈悲的他。
安詳、柔和與活力的她。

這份喜愛開始於最初,更完整於最後,「她回報我的愛也使我的生命達到飽和……我給她的愛也填滿了她心中的每個角落,沒有任何陰影存在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