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我跨過這個艱難 但不要輕易地
      讓疼痛成為步伐的一部分
      走進我前去的嚮往
      如是每個當下都是嚮往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標點你的生活

         Our life is regularly punctuated by career crisis,
  by moments when what we thought we knew about our lives, about our careers
        comes into contact with a threatening sort of reality.
            ~Alain de Botton, a Swiss writer

「不時地有這麼一個時刻,我們以為掌握了生活和工作,卻面臨一種現實的逼迫,如此的職業危機使生活無以為繼。」Botton這麼開始他的演講,講題是「更溫和而寬容的成功哲學」。「punctuate」有三種解釋:下標點、中斷和強調,我在這裡翻譯為「無以為繼」,它是一個暫停的時刻,一種停頓,而這樣的停頓不是一片空白,因為它正是重點所在。

生活用停頓來強調某種事物。可是我們會在停頓的時候覺得慌張,覺得自己懶惰,覺得自己不夠積極,因為所有外在的眼光都這麼暗示著我們。但是繼續走下去,愈走愈虛空,我們開始懷疑這一切的意義是什麼?可是停頓下來更讓人覺得可怕,至少「工作或許可以讓我們避免更大的挫折」Botton這麼說,可以讓我們避免和自己面對面的時刻,直到這無以為繼的時刻來臨。

Botton說,這通常發生在週日傍晚,當太陽開始下山(英國夏天晚上十點日落,冬天下午四點),想起生活的現實和自我的期許愈漸分道揚鑣,便抱著枕頭啜泣。這是Botton貫常的幽默,但讓我們停格這個畫面,一個人無助地抱著枕頭,眼淚陣陣地落下,這個人抬起頭來說:「眼淚自己就流下來了,我該怎麼辦?生活既孤單又沉重,工作也沒有目標了。」

我們沒有要進入憂鬱症的診斷,所以我們不朝頻率和影響的方向回應。我們問:「你的身體現在想要做什麼呢?」這個人也許會茫然地搖搖頭,是的,他不知道,他從來沒有想過,就像愛麗絲茫然地不知道要往哪裡,於是我們可以像查郡貓般回答:「如果你不知道,那做什麼都可以;如果你只想要做件事,那麼去做就對了。」重要的是,拋下枕頭,站起來,進入生活裡。更重要的是,不是心不在焉地,而是心神安在地。

可以心不在焉削顆蘋果,也可以心神安在感受它,它喜歡光,皮膚被太陽曬得紅通,《群芳譜‧果譜》說它:「光潔可愛玩,香聞數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過熟又沙爛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佳。」眼前的這顆蘋果,入口甜脆,貢獻它裸肉的果實,元朝才迢迢從歐洲和中亞細亞來到中國,最早譯名梵語「頻婆」,明朝的這本《群芳譜》第一次叫它蘋果,而無論棉絮或沙爛,如果喪失嗅覺,《氣味之謎》(方言文化出版)這麼說:食之無異於馬鈴薯!

也可以心不在焉地沖個三分鐘快澡,或是心神安在地照顧身體十分鐘,今天它出入多少風雨菸塵或正經慌亂的場合,今天它只被匆忙塞下多少食物和水,今天它在悶熱中幫你呼吸多少躁動,讓你的手指慢慢打開全身每一個細胞,用嬰兒般好奇的眼神撫視你的腳掌,它承受你所有的重量;你也可以用哲學的眼光,看視身體為心靈的圖像,接納你身體的每一部分,就像全然地接納你自己,接納不是放縱,放縱的反面也不是嚴謹,請你更接近自己一點,為自己定義。

更可以行走坐臥心不在焉,或是心神安住在空間裡。安住不在於空間的豪華,也不在於面積的寬廣,而在於它是你的一片土地,有著你的屬性;它不是倉庫,也不是旅館,它是你生活的空間,所以它的展現,一如你展現的自己。《空間詩學》(張老師文化出版)說:「私密空間變得如此靜謐,如此單純……它就在我們裡面。」從這裡開始,和你的空間產生連結,那也是你和自己的連結,連結是一蓆溫暖的被褥,罩住一個夜晚的夢,不管外頭風雨淋漓。

每個無以為繼的時刻,是生活所下的標點,是生活用停頓所強調的事物:讓蘋果進入你的食道,讓身體得到照顧,讓自己安住在空間裡,讓心神安在生活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