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我跨過這個艱難 但不要輕易地
      讓疼痛成為步伐的一部分
      走進我前去的嚮往
      如是每個當下都是嚮往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我們約在書店門口,遠遠我看見一個女孩坐在階梯上張望,又低頭,走近才知道是她,雙肩大背包,全罩式安全帽,手上拿著刻刀在石頭上努力,她從小學書法,國畫和刻章是近年的功課,並由新聞系踏入書畫藝術所,決定以此為專業。我們幾乎同時進入出版社,同一天離開,同月同日生,但是不同年級,卻長著同樣多的青春痘,尤其在書要送印前夕。

我請她總結出版社一年的經驗,那時她剛走出學校,我剛從專業領域出走,她說:「學習社會。」我說:「學習從讀者成為製作者。」都是同樣的學習,學習腳踏實地。也因為如此,我們沿著東海岸往太麻里走,一步步踏實地往前進,一步步更接近自己。沿途她到處和人聊天,仗著青春、親切,和傻傻的笑,我在大樹下醒來,她已經從阿伯口中了解附近的居民生態。

我們都顯老,報民國出生年都被以為是西洋年,整整老了十一歲,也因此承擔了同年不該有的一些心理年紀,譬如我,高中就思考著「人生有什麼意義」;而她從優秀的國中生,成為無法做自己的高中生,至今仍舊為此奮戰,因為周遭反對的聲音,逐漸成為自我批判,質疑著自己每一個決定,足以在茫然徬徨時痛哭失聲,又不願意讓別人,甚至讓自己聽到。

我可以想像她會是多麼嚴厲的母親。而她也老成到意識了這一點,對婚姻沒有很多的想像,我則對婚姻有更實際的圖像,走過狂放的情緒表達,抑鬱的自我封閉,我學習怎麼收放自己,既不會嚇到別人,因此也不會嚇到自己;她卻一直都很懂事,以致於她的懂事十分理所當然,所以她留在臺北進了文化單位,我則走向花蓮安身立命,這一走,也是一年。

很難想像這一年的每個月,我們都見面,回到我臺北的小居,拼著「心經」拼圖,煮著咖啡,「這個月還好嗎」是永遠的關心,「怎麼樣處理最有智慧」是討論的重心,「如何成為自己」是需要喚醒的勇氣,我們總在探索自己和生活,也從中看到無窮的面貌,然後相視一笑,搖頭讚嘆,或喟然一嘆,但一抬頭,我們又都重新投入,希望帶著無法更聰明,但可以更有智慧的腦袋,走出一個更完整的自己。

這個自己在考量時,能夠納入他人的處境,同時不失去主見;能夠將藉口卸下,觀照自己的內心,從而為自己的現狀負責;能夠讓自己的行動符合年紀,在眼神和笑容當中,仍舊保有純真;知道所有的選擇都有限制,而自由是在有限當中,做最大的發揮;知道所有的結果,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開始,只要心念帶領行動;知道即使人事已非,每一份感念而非怨懟,將使我們繼續前進。

給我在2007年認識的姊妹,給我們的,生日祝禱。

2 則留言:

  1. 謝謝你,我的好姐妹。先完成第一個請求~~~ *^_^*

    那天你預告會在部落格寫篇關於我的我文章,猜了一下會談些什麼,但沒想到寫得如此深入、有感情,而且光看到照片就已哭成淚人兒了。非常喜歡!

    感謝你陪我奮戰,從出版社相識到現在;
    感謝你述說著我倆的點點滴滴,一一拉開我健忘的記憶抽屜;
    感謝你的聆聽與分享,無論眼淚或歡笑都是成長;
    感謝你散發的光和溫暖,讓自稱太陽的小孩不感到孤單而心存希望……

    未來的日子我們一起加油,希望、勇氣、智慧一路相伴~~~~

    回覆刪除
  2. 呵!好特別的人兒喔!加油!-鶴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