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寫碩論時得先克服「你不夠好」的內在聲音,參加的治療團體裡有許多年以來「我那時候應該」的罪惡感,還有每天都在「為什麼你不」張力裡的家庭……好多好多情緒,光是處理情緒就消耗了大部分的時間和能量,而不是在所要做的事,所想說的話,所要對的人;或說,不是論文、言語或對象本身,我們其實是透過這些事務,來學習怎麼照顧自己,所以也可以照顧他人。
你是怎麼照顧自己的?
我這樣問著自己,想到朋友對我說的一句話:「這一年多年應該是最辛苦的你卻沒有說過挫折。」但我的確覺得挫折,可是我從來沒有停止過行動,我問這個經驗要帶給我什麼?然後像禮物般將它收下,將下一步回歸到生活裡,再從生活裡出發,感覺像是種子冒出土壤,是一種本能。朋友覺得關於行動,是我的天性,但我覺得行動之於人類,就像快樂之於孩童,是不可抑制的本能。
每每想到漸凍朋友在生理上的限制,就不覺得有時間在心理上「癱瘓」。有自由意志,可以自主行動的我們,可以怎麼樣照顧自己呢?我開始回想這兩年來的經驗,都和身體有關:
讓身體引導你:今天的身體經歷過什麼呢?它想要伸展的姿態和牽引的方向是什麼?哪裡想要停留久一點?想要擁抱自己,或是跳躍轉圈……這樣專心地和身體在一起,有時候播放巴哈無伴奏大提琴曲,有時候是沉穩的鼓聲,或是浪潮的聲音,感覺那一天需要什麼樣的聲音,身體會像肚子餓一樣告訴你,「我今天想吃幾首激昂的小提琴曲。」最後拉筋時,感覺和身體很親近,並且充滿感謝。
跟著樂音呼吸:那天停電拉大提琴時,我必須用耳朵而不是調音器來辨別音準,必須靠手感而不是眼睛來找到音符,也因為視覺暫時關閉,其他觀感頓時張開,我記不得譜只拉音階,拉過兩個八度,再拉回來,大提琴靠著我的胸口,我覺得「歸位」。每個人都該有所屬的樂器和音樂型態,大提琴讓我安定,焦躁時我會聽歌劇,水晶音缽讓我感到平衡……靈魂在不同的時候需要不同的音樂。
唱歌給自己聽:我最近都在唱la vie en rose,走路坐車的時候唱,洗碗曬衣的時候唱,甚至,睡覺的時候唱,所以唱成了搖籃曲。那天我幾乎唱了一整晚,後來錄了下來,要哼唱那一段頭髮掃過麥克風,我已經閉起眼睛在微笑,想像唱給未來的孩子聽,或說,唱給內在小孩聽。在唱歌的當下,身體變成了共鳴的樂器,音符是述說的話語,我跟我的孩子說,la vie en rose。
這樣照顧自己,光是用想的,就覺得明天充滿了行動的力量。
請讓我跨過這個艱難 但不要輕易地
讓疼痛成為步伐的一部分
走進我前去的嚮往
如是每個當下都是嚮往
讓疼痛成為步伐的一部分
走進我前去的嚮往
如是每個當下都是嚮往
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唱歌給自己聽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