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從一個很小的起點開始的,起源於一個心智協助,對方要給酬勞,雖然的確有經濟需要,但是一動念:「請將這樣的酬勞以任何形式,傳遞給下一個需要的人吧!」然後一個接一個,甚至,一個接兩個,兩個接四個,形成一個網絡,我稱之為Moving Energy。
這個畫面相較於握在手中的錢,更流動,更有意義,而且會持續擴散。在擴散的過程當中,有三個信念在流轉。一個是這樣的給予是自願性的,在你能力和狀況許可的情況下;再是這樣的接收也是自願性的,在對方需求和允許的基準下;最後,不要求回報,只希望再報,但前提是自願。
任何的幫助或是傳遞理念,都需要雙方是自願的。或亦可如蘇格拉底在大街上和人論辯,「沒有人有權力命定他人的信仰,也沒有權力控制他人的思想。」這麼說的蘇格拉底,在最後一刻直到飲下毒鴆,都還在吶喊:「我要把真理告訴每一個人,無懼後果。」這麼勇敢、真誠的蘇格拉底,其實也用自己的真理在強迫他人接受。
1095年十字軍第一次東征,張揚的是基督大旗,大旗下的小士兵跌跌撞撞,只因為教宗在法國開了會,宣告遠征的戰士可得救贖,因為這是「神的旨意」,沒想到收服對象也宣稱是「神的旨意」,還搞不清楚你的神我的神,生活的難題來了,於是罪還沒有赦,又犯下了搶掠。然後,是第二次東征、第三次……
分裂發生在不允許歧異的環境,接著是更多的迫害和打壓,受害者常常要求一個道歉或懺悔,家族星座排列治療的海寧格說「Move in the way as it is」,這是他一貫於《老子》的思想,「最好的無法用說的,次好的將會被誤解。」緊緊抓住創傷,似乎可以獲得一些補償、寬慰甚至報復,但是如果可以,讓「原諒」也是一個幫助,幫助讓你受傷的人,更重要的是幫助自己。
上一段的論述點由給予轉到接收,再到給予,形成一個流動的能量。在非洲居住十六年的海寧格,一定領略過曠野給他的教導。被荊棘刺傷的腳,一定會將刺拔掉,再站起來,然後等待身體的復原。荊棘本身也許並沒有很大的錯,常常是環境的結果,但這並不足以構成荊棘可以傷人的理由。重要的是,不要繼續坐在荊棘叢中,哀嘆你的生命,感謝你的雙腳,感謝它這麼勇敢,感謝它跟你一起走過的路,感謝。
201004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