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我跨過這個艱難 但不要輕易地
      讓疼痛成為步伐的一部分
      走進我前去的嚮往
      如是每個當下都是嚮往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許願森林

這是一片未來的森林,但如果你不相信,所有的種子都會在落地瞬間消亡。

關於「信念」,如同物理學家Stephen Hawking在演講時提到:「和信仰相似,要接受我所說的宇宙觀點,需要一種信念上的躍進。」這種躍進,無法依循邏輯推理和眼見為憑,因為關於信念的第一件事,就是你感知的並非所有的真實。

對於十六、七世紀的人來說,地球是固定不動的,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實,因為地球並沒有劈啪作響地穿過太空而飛奔前進;對於古代的人來說,世界理所當然是平的,因為觸目所及,就是地平線。(《答案》,三采文化出版,頁39)

《答案》一書說:「我們只會看見在限制條件下所見到的東西。」這並不是說我們需要畫地自限,而是要對我們所看見、所以為,永遠心存謙卑。這樣,反而敞開了更多的可能,因為我們知道在知識和見識之外,有更廣闊的世界。

關於信念的第二件事,是萬是萬物皆由信念開始。例如冰塊加熱成為液體,再加熱成為水蒸氣,再繼續加快震動速度,便會回復純能量的狀態,再越過這個範圍,便是意識或物理所說的資訊場(Field of Information)。這便是冰塊的起源。日常生活對於精神和物質的區分,只是為了方便理解,而事實上,都起源於一個概念,然後透過不同的狀態表現。(《答案》,頁47-48)

要將上述兩點吸納成為你的一部分並不容易,你或許會說,你理解了,但僅僅理解是不夠的,你必須要打從心底地相信,你的身體甚至會因為這樣的相信而產生震動。有了這兩點的信念躍進,你便可以開始建立屬於你的正向信念。

《答案》說根據統計,到我們成年前,平均會聽到十五萬遍的「不!你做不到!」而「行!你可以的!」只聽到五千遍。所以不斷形成的信念是許許多多的自我否定,加上「強化你的弱點!」這樣的教育理念,不斷看到自己的不足,因為「多才多藝」根本是一種神話,也是最具破壞性的謬論之一。(頁83、136)

當我們把力氣投注在弱點上,只會感到無比地吃力,雖然了解自己的弱點是一件好事,但目的是要讓我們轉而「強化優點」,發展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作者Paulo Coelho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夢想需要被完成,兒時滿懷夢想的你終究會問你:你為你的人生做了什麼?

正向信念中,發展你的願景,然後對這個願景投射具體的畫面和正面的情緒,每天聚焦在這樣的願景中,吸納吐氣裡滲入潛意識,然後讓潛意識牽引你的行動,敞開你自己在所來的訊息和機會當中,敞開。

《答案》說「橡樹的信念」,就埋藏在種子裡,這個信念是橡樹的可能性,能讓種子長成橡樹,但此刻在種子裡看不到橡樹。我們的任務就是播種,但是成長是種子自己的事,我們無法代替,我們要做的是澆水、除草,種子也無需埋頭苦幹,只要自自然然地活出自己的生命,展現自己就好。(頁54、60、192)

這是一片森林,每一顆橡樹種子都可以長成橡樹,而且每一棵都不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