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我跨過這個艱難 但不要輕易地
      讓疼痛成為步伐的一部分
      走進我前去的嚮往
      如是每個當下都是嚮往

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三十叛逆

在寫完〈婚姻作為一種救贖〉後,老實說,我從心裡湧起強烈的叛逆感:我不結婚了!誰說這一定是下一個必經階段?老繞著這個打轉,真夠了!

這種想要脫軌的心緒,表現為印度裙或充滿對比色彩的穿著,宣示著「別想拘束我」的氛圍。我內在叛逆,外在生活,一直到Eat, Prayer, Love這段話出現在某個深夜:

  ...admitting to the existence of negative thoughts, understanding where they came from and why they arrived, and then—with great forgiveness and fortitude—dismissing them.

尋常的一段話,尋常到如果在平常的心緒裡,會被忽略;但那晚,這段話以無比的能量投射進我的深處,特別是看到forgiveness這個字,光是看到這個字,我的心舒緩地像開花一樣。

我得到一種平衡的寧靜感。

隔天,晨讀的某些段落則像磚頭一樣敲下來:所有的婚姻難道不都是如此——長期的冷淡、苦澀、瑣碎卻又乏味?生氣的原因大抵微不足道,並不值得花那麼多經歷。但這一切怎麼開始的?過去那幾年約會、戀愛、初婚的快樂似乎不堪回首,沒想到自己創造的婚姻也落入原生家庭同樣的感覺,積壓怒氣,然後爭吵,但沒有帶來任何益處,關愛似乎消失殆盡,僅剩下責任取代一切。(《熱鍋上的家庭》,張老師文化,頁249-50)

會不會有可能,我們根本不相信自己會幸福?所以一切的理由,包括社會、父母、外遇,都是我們逃避婚姻,或在婚姻裡逃避的藉口?我們害怕自己終將走入「生活雖然平靜,卻惴惴不可終日」,我們也害怕失去穩定度,和脆弱的自我形象;而孩子產生的種種問題,如過動、口吃、拒學,都可能只是父母婚姻壓力的表現;伴侶的其中一方,緊張性頭疼、強迫工作、酗酒,都只是挽救婚姻的「症狀」。(頁246-48)

我們,相不相信自己,和伴侶一起,可以克服自我的議題?特別是關於信任,信任自己,信任對方,信任彼此的支持,信任,當成就不再是成長挫折的救贖,當伴侶不再填補內在的孤獨和虛空,我們終究要面對自己,而現在,我們在各自和共同的困境裡,我們願不願意一起走過去?

「如果能夠一起面對這些恐懼,也許最後就真的能活過來。通常,只有我們真正愛的人,觸及我們根荄的人,才有可能驅使我們瘋狂;而也許只有這個人才能幫助我們找到最深層的力量。」(頁262)

也許最終底,我在抗拒的,是相信有這個人,相信這個人在路的盡頭,還會站在那裡,相信整條路即使磕跌碰撞,相信我們即使千瘡百孔,我們,仍舊能給對方一個擁抱。

我反抗的其實是自己的懷疑。這樣的叛逆於是有了新的意義,那就是回到自己,從深處,相信,相信生命一定會回應你,只要你清澄,而懇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