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我跨過這個艱難 但不要輕易地
      讓疼痛成為步伐的一部分
      走進我前去的嚮往
      如是每個當下都是嚮往

2011年6月17日 星期五

親近物理

那天推廣部研究所的同學問我,如果要唸博士你應該會唸個不一樣的吧?不同於中文和心理,同學期待我說想唸哲學,「物理,量子物理。」我這麼回答,引起三位男同學搖頭不可思議,「有微積分什麼鬼的喔!」其中一位這麼敬告我。其實對碩士輔修哲學的我來說,物理是哲學的科學版,當然缺乏基礎的我不太可能唸起物理博士,因而我以「敬畏」而非數學的眼光看待宇宙,以「讚嘆」而非量子的角度來理解現象。對於錯過的物理領域,則有我自己的親近方式。


親近物理一:敬畏自然
6月16日英國BBC有一則宇宙爆炸的新聞,一顆晃盪到黑洞附近的星星,被黑洞吸入並成為一股能量放射而出,這個由Swift太空船觀測到的畫面,實際上在3月28日就被偵測到了,預計兩個半月後仍然可從望遠鏡觀察到。據說,太空船偵測到的爆裂通常來自老化星體的內爆,我腦中有個人老自然死亡的畫面,還有個年輕人晃盪到黑社會入口從此萬劫不復……我如此抬頭看著天空,想像宇宙裡無數個銀河系運轉而發出如新世紀音樂般的聲響,想像無論是形狀或軌道都趨近圓,如同地球上歷經洗鍊的石頭;想像於曼陀羅的關聯,想像人趨近整合的軌跡……這樣對自然發出無限的敬畏。

親近物理二:感受連結
氣象學家Lorenz在六Ο年代提出「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會在引起美國德州龍捲風嗎?」的想法,2000年在法國電影Happenstance裡,一隻鴿子經過千迴百轉使得男女主角「注定/偶然」背坐在一棟建築物前的長椅上……量子力學將機率的概念引入物理,「機率」就成了現象界中的黑洞,一切不可歸因都可能被吸納為機率,但我對現象的理解更接近蝴蝶效應,試著想像西洋棋盤的黑白格畫面,走過的足跡不可復返,但眼前永遠有選擇,選擇以相扣的效應堆疊,足跡則在凌亂中逐漸浮現脈絡。這樣感受現象相互的連結,使我產生讚嘆,並在孔德於十九世紀提出的「社會物理」概念裡,想像各個學科終將相互融合的可能(註)。

親近物理三:畫波斯菊
波斯菊學名Cosmos bipinnatus,和諧、宇宙的意思,花精表示擁抱豐富,花語則是少女般的純真。波斯菊像是長在地上的星星,紫色、粉色、橙色、白色,交疊成一片彩色的銀河,在初春的暖陽裡,安靜地坐在田埂中,讓風吹得花色飛舞,群雀飛起,色筆快速地捕捉各種顏色,但現場的空氣只能留在現場,照片和畫紙都帶不回當時的溫度。可是,在城市的小房間裡,專心地點綴各種顏色的波斯菊的同時,像小時候走進琳瑯滿目的雜貨店,挑上各種可口而充滿色素的小零食,開心,開心極了!又因為這樣的開心,甜甜的開心,感激波斯菊,感激色筆,感激畫紙,感激可以有這樣畫波斯菊的時間和心境,感激……


當然,還可以嫁給物理學家!如果我想粉碎我的物理夢的話……


註:已經有三本書實現了這樣的可能--
1. 以物理解釋集體行為的《用物理學找到美麗新世界》(Critical Mass,Philip Ball著),木馬文化2008年出版。
2. 展現知識風景的《知識大融通》(Consilience,Edward Wilson著),天下文化2001年出版。
3. 企圖整合心靈地圖的Integral Psychology(Ken Wilber著),Random House 2000年出版,尚無中譯本。(右圖是長達廿一頁的其中一頁整合表,p. 204-205。)



BBC新聞16 June 2011:http://www.bbc.co.uk/news/science-environment-1378387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