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還需要更多分析才能做出某些結論,但這是第一次科學家可以捕捉由意識進入無意識的腦部活動,「我們的下巴快要掉到地上了。」英國皇家教學醫院的麻醉教授Brian Pollard這麼告訴記者,「我沒辦法在電話裡跟你說,因為那顯得不夠正式!」
新的技術被稱為fEITER(Functional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by Evoke Response),比其他腦部影像技術如fMRI密集,當意識消退的時候,大腦的各個區域似乎在相互「說話」,這支持了牛津大學Susan Greenfield教授的推測:無意識是當大腦停止運作,各區域互相抑制的過程。
fEITER技術連接數十個電極在病人的腦部,電流透過頭骨送出及低的電流,腦部組織和電訊會影響電流,Pollard教授解釋道,腦結構不太可能在一分鐘的掃描中有所變化,因此病人在進入無意識狀態中任何的不同,應該都是因為腦部活動的改變。
此項技術容易運用於手術室,希望能幫助醫生更為了解中風和腦部傷害。其實早在2006年就發現植物人能夠「溝通」,2009年劍橋大學發現植物人可以「學習」,2010年同樣橫跨英國、比利時的研究團體改進了2006年的設計,指出植物人有能力回答問題。
此研究運用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技術即時監測腦部活動,團隊請植物人患者和健康志願者想像「正在打網球」,每位健康志願者的前運動皮質(pre-motor cortex)都顯現活動,此區域正是處理活動的腦部區塊。廿三位植物人患者中,有四位也呈現這樣的情況。
團隊測試了七年前車禍成為植物人的一位比利時男子,請他用動能區塊(motor imagery),如想像打網球,來代表回答「是」;以空間區塊(spatial imagery),如在街上漫遊,來代表回答「否」。這位男子正確回答了5/6關於他的問題。43%的病患顯示可以溝通。
「我們十分震驚於掃描數據呈現出來的結果,」研究者之一Adrian Owen博士說道,「僅僅藉由改變想法,植物人就能正確地回答問題。」這項發現可作為臨床應用,「例如可以問植物人是否會疼痛而給予止痛藥,也可以詢問植物人的情緒狀態。」
但這也的確有倫理問題,例如英國在法律上允許移除植物人所有的治療而使其死亡,而這樣的研究代表了其實植物人可以回應,那麼即使有植物人表示想要移除所有治療,那麼還是應該被允許嗎?對於「無意識」(unconsciousness)和「無知覺」(no awareness),似乎還有許多需要探索。
編譯自BBC新聞
13 June 2011:http://www.bbc.co.uk/news/science-environment-13751783
3 February 2010:http://news.bbc.co.uk/2/hi/health/8497148.stm
20 September 2009:http://news.bbc.co.uk/2/hi/health/8260774.stm
7 September 2006:http://news.bbc.co.uk/2/hi/health/5320234.s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