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十四篇「諮商體驗」模擬對話錄的我,像走過了一條長長的甬道,從精神分析、阿德勒、存在、個人中心、完形、行為、認知行為、現實、女性主義、後現代到伴侶和家庭治療,從十九世紀末到廿世紀末,跨過一百年,這諮商對話還在繼續進行。
對話本身的安排沒有任何更動,但是概念化的鋪陳則採整合、摘要式地呈現,不一定按原文的順序,如我特意將Lazarus(行為)和Ellis(認知行為)對Ruth這個人迥然不同的觀點都放在最後一段,Lazarus說「我想Ruth是相對很好工作的個案,比起有人格違常的個案來說。她沒有明顯的敵意,沒有強烈的自毀傾向,也不好徵辯,或過度抗拒。」而Ellis則認為「跟她談過幾次後,我會評估她有恐慌症和抑鬱,並將她視為有人格疾患的人,而不只是精神官能症。」
另外,Lazarus找了先生一起談,目的在協助他調適太太的轉變,Lazarus說「我想無論跟Ruth單獨會談、和 先生一起伴侶會談,或是跟先生單獨會談,都是沒有問題的。」但伴侶治療師Sevier卻提出分開諮商的需要,以避免偏頗。我們也的確看到Lazarus不是在三人會談裡做伴侶諮商,而是「太太的說客」,比照Sevier或社會建構Andrews的安排,先生John的個性才顯現出來,而不只是Ruth的先生。
女性主義治療裡有一段對話:
治療師:(點頭同意)我的確不了解 先生,但我會相信 先生在這段關係裡投注更多,這意謂什麼?
個案:意謂我不用擔心他會離開我?
治療師:是,他投注比較多,因此你更有權力。
個案:權力讓人害怕。
讓我頓時覺得在看驚悚小說,「invested」我一度不確定要譯成「投資」、「投入」或「投注」?以投入來說,太太也投入很多照顧家庭的心力,根據前後文治療師更確切的意思應該是「投資」,暗指先生在經濟上的付出,但又有生活上的依賴,因此決定譯成「投注」。這真是女性主義的弔詭,握有經濟大權者佔上風,但經濟上的付出又讓自己頓成弱勢。
至於現實治療在半夜打電話把有恐慌症的Ruth挖起來,常言道「只有Glasser做得到」。這種創建者的霸氣,也見於Perls,「永遠的個案」Gloria在那場錄影後一年多(註),參加了一場以「治療的三種方式」為討論焦點的研討會,主持人是Rogers,在和Perls諮商的片段播放完後,Gloria當著一百多人的會場站起來,面紅耳赤地說:「我怎麼會允許他那樣對待我?」
傷害已經造成,刀刃是治療師強加的價值觀,其實也見於這十四場對話的浮光掠影,這使我時時警惕。我自己的人生觀很存在,受到Freud吸引卻愛上Jung,學習心理動力的這一年拓展我看待諮商關係的視角,現在則有莫名啟動我的關鍵字:故事,身體工作。這會是我下一階段的功課,雖然我還不知道這所有學派會於我融合成什麼模樣,但我更好奇的是,如果你跟著我走了這一條長長的甬道,哪一場治療,是你最喜歡的?
請讓我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