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我跨過這個艱難 但不要輕易地
      讓疼痛成為步伐的一部分
      走進我前去的嚮往
      如是每個當下都是嚮往

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你與自己的想像,在未來相遇


最近有朋友在學習生命數字、姓名學、紫微等統稱的「算命」,聚會時大夥提供生辰討論,這位朋友不但不好論斷,還提出一問:「可以怎麼連結心理學、社會學來讓當事人更加了解自己的潛能、人際和人生課題?」我就在想,心理學是怎麼看待「算命」這件事?有沒有人做過一些相關的研究,譬如命盤中的官祿與生涯發展測驗?命宮與Rorschach墨跡測驗?

於是我進入PsycARTICLES心理文獻查詢系統,從關鍵字fortune telling著手,美國的Cincinnati大學在《應用心理期刊》發表針對通識心理選修學生的「算命習慣」問卷調查(註1),那時是1936年,發現至今可能仍然適用:女性比男性愛算命,但一旦算起命來,男性更容易相信。男性喜愛的算命方式依序為手相、塔羅、通靈、茶漬判讀(tea and coffee grounds reading)、星座、面相;女性的順序則為塔羅、手相、茶漬判讀、星座、通靈、面相。(水晶皆無入選。)

這些方式可能因時空背景而有變異,但後來我發現重要的不是方式,而是心理學研究將這些方式放置在如下的概念裡:預言、命運、迷信、神祕……焦點在人們怎麼看待這些不可解,以及這份「看待」又怎麼對人產生影響。

例如相信星座者以星座描述來驗證自我概念,另一方面也可說相信星座者比較不能容忍模糊,確切的描述降低不確定感,無論是對自己或他人;並且,星座描述所提供的預測,能為壓力事件裡的模糊和混亂帶來可理解的意義,從而提高控制感(註2)。所以重要的不是星座或其他,而是你怎麼相信,而你的相信又怎麼影響你的因應。

研究也發現面相和個性沒有相關,但重要的是面相會影響他人的觀感,尤其當口語訊息模糊時,對方就會以面相來加強判讀;甚者,即使被要求不要受到面相影響,人們還是無法忽略面相帶來的感受,並且對於自己受到面相影響的判斷還過度自信。反過來說,口語訊息也能改變人們對面相的觀感(註3)。

所以面相說的耳過眉,顴骨過耳是什麼?莫過於你帶給人的感受,進而影響他人對你的反應。如果說你的面相發出什麼訊息,更不如說反映了你的內在狀態。如果你相信了面相說了你的什麼,重要的不是面相說了什麼,而是你相信了,你的相信便會帶來改變。

還有關於「可能已經」或「一定已經」的想法是怎麼回事?常常我們會回想已經發生的事或相遇的人,這樣的回想不是為了帶來遺憾,而是對現狀會有更多的「看見」,從「要是……沒有發生,可能/一定已經……」中發掘意義,或從中感受所謂的「命定」(註4)。

所謂的命定是什麼?甘耀明在《喪禮上的故事》裡提到祖父年輕時不相信算命斷定只能活到75(寶瓶文化,2010年),到了七十幾歲想起這件事,每天心事重重地喝酒,果然沒有活過75(故事裡願望式地延長了祖父的壽命),甘耀明叫「咒語」或自我催眠「中了套」,心理學叫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這就是算命說的預言:你與自己的想像,在未來相遇

所以給我親愛朋友的回應是,當你幫人算完命,只消說:「你要信了我說的,就是真的。你要信了有五種可能,那五種都有可能是真的。」只能說,「相信」只不過應合了「心理」,此謂時機,但不可言說也。

命理如此,信仰如此,所以我常說相信者幸福,懷疑者明智,只願相信者常得喜樂,懷疑者更有寧靜。


1C. M. Diserens & T. W. Wood. (1936). The prevalence of belief in fortune tell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4), 488-492.
2O. Lillqvist & M. Lindeman. (1998). Belief in astrology as a strategy for self-verification and coping with negative life-events. European Psychologist, 3(3), 202-208.(留意樣本數小,且多為女性。)
3Ran H. & Yaacov T. (2000). Facing faces: Studies on the cognitive aspects of physiognom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8(5), 837-852. 
4L. J. Kray, L. G. George, K. A. Liljenquist, A. D. Galinsky & P. E. Tetlock. (2010). From what might have been to what must have been: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creates mean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8(1), 106-118. 

1 則留言:

  1. 不同的人面對算命/星座...等方式,所傳遞之訊息對應態度是不同的(因為會受到社會文化/家庭教育/年齡/或其他經驗所影響),且是由誰傳遞亦會影響相信的程度.(例如:一位受尊敬或被人喜愛或權威的人,則相信程度較高,反之則否)這是客體的角色~各類算命方式該是一種統計與歸納結果,準確的判斷標準因人而異,(時代差異不同)詮釋者也會有不一樣的解讀..所以見仁見智ㄅ!70歲的老翁年輕時不相信算命,年長時卻在意,是因為生命的過程使其對命運改變了觀點,或是年老生活的抑鬱使其需以酒來消愁...,是自我預言,也或許真是盡頭...鶴

    回覆刪除